您的位置  首页 >> 消费教育 >> >> 正文
反诈小课堂|当接到“公检法”来电时,千万别这样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21年4月8日 | 浏览1192 次]

 

 开栏语:为了让诈骗防范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压减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阳江公安微信公众号从4月6日起,特推出“反诈小课堂”专栏,敬请广大网友们关注转发,为构建“全民防诈,天下无诈”平安阳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反诈第一课:冒充“公检法”诈骗!

什么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呢?
下面小编就用经典案例
来带大家快速了解这种诈骗手法!

 

有许多群众有时候会接到陌生来电

一接到电话

对方就会非常严肃地告诉你:



这些,都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典型开局

啥都没干,却被告知摊上事了

 

别慌!那都是骗局!

 

3月13日,市民小刘报警称

自己刚刚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被骗走29万余元

 

据了解

3月12日12时许

小刘接到自称是

“通讯管理局工作人员陈某”的来电

对方告诉小刘

其在湖北办理的手机号

被人多次投诉发送欺诈短信

 

小刘听后赶紧表示

自己未曾去过湖北办理电话卡

接着对方又询问

小刘的身份证是否有外借、丢失

或被盗的情况

小刘也一一否认了

 

 

 

之后,对方让小刘报案处理

并为其转接

“湖北某公安局办案民警”的电话

 

小刘向“办案民警”解释后

“办案民警”询问小刘身旁是否有人

随后让小刘添加QQ进行语音通话

 

“办案民警”告诉小刘

其查到小刘名下存折

有一笔200多万元的存款

涉嫌参与洗黑钱

目前该存折已被冻结


 

为了使小刘信服

“办案民警”还向其发送了

冻结执行令的网页链接

此时,小刘已深信不疑

他按照“办案民警”的指示

在冻结令页面的资金清查链接中

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密码

还提现20万元的信用卡贷款

到自己的账户中

 

几分钟后

小刘接连收到两条扣费信息

“办案民警”表示这是正常流程

说明银行卡未被冻结

小刘信以为真便没有理会

当他听见自己手机一直收到信息的声音

打开才发现银行卡里的钱都被转走了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被同样手法诈骗的

还有下面这位

 

 

 

市民马经理也在近日接到了

自称是“微信中心”的电话

对方称其手机号码注册的微信账号

涉嫌买卖口罩诈骗

需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

 

 

随后被转接到另一个电话

对方自称“北京市公安局民警”

让马经理去没人的地方在QQ上配合做笔录

对方还通过视频拍摄了

办公楼和办公室穿制服的“同事”

原本半信半疑的马经理这下完全相信了

 

 

 

对方以资产清查为由

让马经理把所有信用卡

及几个贷款平台上的额度

提现到同一个银行卡中

 

随后,马经理根据对方指示

下载注册了两个App

在App上多次输入验证码后

终于察觉不对劲

到派出所咨询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共损失31万元

 

冒充“公检法”诈骗

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可此类诈骗却能频频得手

正是因为骗子针对受害者心理

不断升级诈骗“剧本”

诱导受害者一步步掉入陷阱

 

 

第一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

 

骗子非法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从而取得受害者信任,然后冒充公安局、检察院、社保局、通信管理局等的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涉嫌犯罪为由要求配合调查。

 

第二步:强制震慑控制受害者

 

骗子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者,利用受害者急于自证清白或挽回损失的心理,配合所谓的调查。

 

第三步:软硬兼施恐吓受害者

 

为了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甚至会出示假的“通缉令”,受害者因为内心恐惧而对骗子深信不疑。

 

 

 

▲假逮捕令、通缉令
第四步:为受害者“指出明路”


骗子声称可以帮助受害者洗脱罪名,要求受害者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入其所谓的“安全账户”,甚至诱导受害者与外界隔绝联系进行“洗脑”,然后骗取受害者的账号、密码等,或者要求受害者安装不明App、登录指定的网站填写信息、申请网贷、扫码付款、提供验证码等,几句话就能让受害者“倾家荡产”。

 

小编再次跟大家强调

公检法在办理案件时

会秉持书面和当面的原则对案件进行办理

不会引导事主使用银行终端进行操作

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在电话中办案

并且要求市民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都是诈骗!

 

 

 

 

今天的反诈课堂小知识
大家都学会了吗?
下期小编将会带大家
认识更多的反诈小知识!
先转发起来吧!

 

 

多一人转发!

少一人受骗!

 

(来源:广东公安、鮀城卫士 、阳江公安)


责任编辑:阳江金融消协